一、基础公式 太阳高度角(h)的通用计算公式为:
sin h = sin φ sin δ + cos φ cos δ cos t φ:观测地地理纬度(北纬为正,南纬为负); δ:太阳赤纬(太阳直射点纬度); t:时角(正午为0°,每小时对应15°)。
该公式适用于任意时刻的太阳高度角计算15。 二、参数获取与计算 太阳赤纬(δ)
表示太阳直射点纬度,可通过以下简化公式计算:
δ = 23.45° × sin[2π × (284 + n)/365] n:计算日期在一年中的天数(如1月1日n=1)2。
或更精确的公式:
δ = -23.44° × cos[2π × (N + 10)/365] N:积日(一年中的天数)6。 时角(t)
以正午为0°,每小时对应15°,计算公式为:
t = 15 × (ST - 12) ST:真太阳时(需根据本地经度Λ调整时区时间)。 真太阳时计算:
ST = 北京时间 + (Λ - 120°)/15°(适用于东经地区)6。 纬度(φ)
直接取观测地的地理纬度(北纬为正,南纬为负)。 三、计算流程 确定观测日期,计算积日n或N; 计算太阳赤纬δ(选择简化或精确公式); 转换时间为真太阳时ST,并计算时角t; 代入公式 sin h = sin φ sin δ + cos φ cos δ cos t,通过反正弦函数求h。 四、示例 以北京(φ=40°N,Λ=116°E)2025年4月30日15:00(北京时间)为例: 积日n=120(4月30日为第120天); 算δ≈11.5°(简化公式); 转换真太阳时:ST=15 + (116-120)/15≈14.73时,时角t=15×(14.73-12)≈40.95°; 代入公式得sin h≈0.65,h≈40.5°26。 五、注意事项 单位一致性:公式中角度需转换为弧度计算(若公式要求)1; 正午特例:当t=0°时,太阳高度角公式简化为 h=90° - |φ - δ|38; 极端情况:日出日落时h=0°,极昼区域h≥0°37。
计算任意时刻太阳高度角的步骤如下: 一、公式基础太阳高度角(h)的计算公式为: sinh=sinϕsinδ+cosϕcosδcosω 其中: φ:当地地理纬度; δ:太阳赤纬(即太阳直射点纬度,北纬为正、南纬为负); ω:时角(用于表示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)。 二、计算步骤 计算时角(ω) 时角以正午12时为0°,上午为负,下午为正,每小时对应15°。公式为:
ω=(t−12)×15° t:以小时为单位的具体时间(如上午10时为10,下午3时为15)。 示例:上午10时的时角为 ω=(10−12)×15°=−30°。 代入公式计算sinh值 根据当地纬度φ、太阳赤纬δ和时角ω代入公式 sinh=sinϕsinδ+cosϕcosδcosω 参数获取: φ可通过地理位置查询; δ需根据日期查表或通过天文公式计算(考试中通常直接给出)。 求反正弦得太阳高度角(h) 00001. 对sinh取反正弦函数,即:
ℎ=arcsin(sinh) 计算结果需转换为角度制(如29°17′)。 三、示例说明以武汉(30°N)冬至日(δ=-23°27′)上午10时为例: 时角计算:ω=(10−12)×15°=−30°; 代入公式:
sinh=sin30°sin(−23°27′)+cos30°cos(−23°27′)cos(−30°)
结果为0.48908; 求高度角:ℎ=arcsin(0.48908)≈29°17′ 四、注意事项时角计算建议统一使用角度制(非弧度制); 正午太阳高度角是特例(ω=0°),公式简化为 h=90°−∣ϕ−δ∣; 极昼区需额外考虑子夜太阳高度角3,但常规计算无需涉及。 通过以上步骤,可精确计算任意时刻的太阳高度角
|